两份手稿 印初心-凯发网站

 两份手稿 印初心-凯发网站

廉政文化

当前位置: 凯发网站-凯发k8官网 >> 廉政文化 >> 正文

两份手稿 印初心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2-08-23    点击量:


访贫问苦(国画) 王银生 作

上图和下图分别为焦裕禄手稿扫描件(部分)。

焦裕禄有两份珍贵的手稿。一份是《杞县一区谢砦乡第一步工作报告》,共14页,约5600字;另一份是《杞县一区谢砦乡地主站队强化专政情况的报告》,共8页,4100余字。这两份手稿均写于1952年11月,记录了30岁的焦裕禄在杞县谢砦乡(今邢口镇)开展土改复查等工作的点点滴滴。

一个人曾经走过的每步足迹,都映照着走向远方的身影。焦裕禄在河南杞县工作的时间虽然不到一年,但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执行党的政策、维护群众利益的事业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而且为10年后治理兰考夯实了基础。我们通过一页页泛黄的纸张,去揭开那段尘封了70年的记忆,探寻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正如有的贫雇农在缴公粮时说,过去一辈子没吃过饱饭,毛主席给了房子、地,不挨饿了,不吃不喝也得缴好公粮。”焦裕禄在报告中引用群众所说的这样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高兴与自豪。焦裕禄的童年与少年时期充满苦难,党培养他走上革命道路。无论在哪里工作,他都时刻想着人民,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和处理问题。

1952年元月,焦裕禄参加土改复查工作组来到杞县,首先在葛岗区大云所乡和楚寨乡走访调查,后来又到了杞县一区谢砦乡。手稿内容记录了焦裕禄当时在杞县主要做的四件大事:开展民主大检查,整干整风;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土地复查;对地主分类站队,展开政治攻势;布置生产,开展冬耕发展副业。这四件事归根结底都是围绕落实党的政策、满足群众诉求、改善群众生活这个目的而开展。焦裕禄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摆事实讲道理,使群众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跟党走,才能过上好日子。

土地改革旨在摧毁封建剥削制度,关乎基层政权巩固,焦裕禄在报告中明确记录了群众所想所盼:“群众要求是处理遗留,调整不公,分配机动地,发土地证。”他将群众要求进一步细化,随即提出工作方案分步骤实施,不但“处理遗留,填写土地证”,还要“总结生产,评选工作、生产、学习模范,订生产计划”,并从深层次解决问题,“各种组织建设,民主选举乡长,发土地证”“深入发动群众大胆批评党员干部,加强干部团结,密切党群关系”,从多个角度回应群众关切。

焦裕禄善于做群众工作。他深刻认识到,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才能激发群众干事热情。他总结道:“在发动群众方面必须是通过原有组织、原有干部,通过代表会、各种恳谈会,大张旗鼓宣传政策,把计划目的方法要求交给群众,让群众掌握,才能很快地把全体农民调动起来。”焦裕禄坚信,只要能够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群众回忆,焦裕禄有一次住进了家境贫困的老长工孟广法家,当晚,焦裕禄与孟广法老两口促膝长谈,将闹翻身求解放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后来,焦裕禄怕冻着老两口,让他们先去内间睡觉。到了半夜,老两口想起焦裕禄只有一条单薄的补丁被子,便揭起自己盖的棉袄,悄悄地走到外间要给他盖上。当时焦裕禄还在看土改文件,他推辞道:“您的铺盖也不多,可不能冻着您二老,我习惯了,这比我逃荒要饭时披麻包片、在人家房檐下避风雪强多啦。”

焦裕禄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把他当亲人,并在心中树立起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人民永远记得他。

做思想政治工作是焦裕禄的“看家本领”

毛泽东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焦裕禄既有极强的政治自觉与忘我干劲,同时还具有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精准把握政策界限。

针对如何做好调查研究,焦裕禄总是吃透实情后再拿出务实管用的方法。在《杞县一区谢砦乡地主站队强化专政情况的报告》中,他写道:“认真分析研究,分清轻重是非,依靠干群心中有数,才能正确执行区别对待政策。”焦裕禄对干部、群众以及地主的各种表现记录得非常详细。他在报告中对工作完成情况、当时形势及下一步计划都作了认真梳理,始终做到胸有成竹。

如今,透过这两份手稿,可以清晰体会到焦裕禄“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思路。他以对政策的深刻认识、理解和把握,确保政策落实执行到位。比如,在消灭地主阶级斗争中,他注意辩证分析、综合施策,不搞一刀切。在工作之初,“我们便根据此情况讲形势政策、类型划分,讲明区别对待,号召地主大胆提意见,认真查评”;在攻坚期,“要开展政治攻势,反复讲政策、指出路、揭阴谋,说明区别对待不能一律打击”;在处理问题时,“必须先放守法户过关,安定守法户,再集中力量打击严重违法分子,迫使半守法(户)投降,对严重违法分子打击只限本人,不斗全家,对半守法(户)批评也只限个人”。通过多措并举,不仅达到了“从政治上分化敌人”的目的,还实现了“农民对分类站队及区别对待的政策是十分赞同与拥护的”效果。

焦裕禄善于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报告中,他评价民兵中队长“工作积极,立场坚定,吃苦耐劳,联系群众,为全乡所拥护”;在表扬乡长时,他还列举了具体事例,“寺村店代表提出,乡长下着大雪一天跑几个庄子,乡部没油照明,把自己的小鸡卖了买灯油,得到全体代表拥护,被公认为好乡长”。在制定工作方案时,他将评选工作、生产、学习模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以此来发动和激励干部群众。

焦裕禄很注重归纳总结与提炼经验。在这两个报告的最后部分,他都提到了工作体会。比如,要协调联动,“工作紧密结合,明确分工,共同作好”;要惩教并进,“既要严厉批评,又要提出要求希望,使其感到群众是主人”;要掌控局面、把握节奏,“必须深入发动群众与分化敌人相结合,分村酝酿背靠背成熟”。这些心得体会为他以后承担更重大的任务进行了储备。

做思想政治工作是焦裕禄的“看家本领”。在开展动员会时,他从政治站位切入,“主要说明了什么是民主运动,为什么要搞民主运动,及怎样搞(步骤政策),依靠什么人来搞”,这样讲下来条理分明,让大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高了觉悟。他发现农会会员韩玉明、残疾青年王锦魁思想消极等苗头,及时耐心地做说服工作,“玉明,咱都是一样的穷兄弟,你孤苦伶仃逃荒要饭,我过去也是要饭当长工,如今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我们闹翻身分田地,怎能后退呢?”“锦魁呀,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以后的路还长,可不能松劲呀。你腿残怕啥,身残志不残。”经过多次鼓励引导,这两人又重新提起了精气神。

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

焦裕禄时刻锤炼党性,把对党的绝对忠诚,体现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中。

在《杞县一区谢砦乡第一步工作报告》中,焦裕禄写道:“全乡有一个党支部,14个党员,4个团员……他们是领导农民斗争敌人的骨干分子,在各种工作中有很大成绩,但土改后缺乏教育……有的被敌人的糖弹打伤了,有的将要被打倒,需要教育提高。”焦裕禄认为,有个别同志思想逐渐麻痹,必须开展整党整干,加强监督。他写道:“有的村子干部不团结,干群关系不够密切,农会组织涣散,不互信,农民阶级混乱。”这也必须加强思想改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他说:“整风的目的是为了洗脸擦黑,改造思想,提高觉悟,放下包袱,积极工作,密切群众联系,当人民的好干部。”他坚持立体式识别干部,“肯定了他们的成绩,检讨了我们对干部使用多、教育少的缺点,说明我们是从全面看干部”。最后,焦裕禄向上级汇报,“提意见真是为了帮助干部改正错误,接受群众监督,对好的干部要提出表扬,树立方向”。从整风后的情况来看效果是明显的,干部感到“放下了包袱,解决了问题”“和群众关系更加密切了”。

在开展土地复查工作和发动农民向地主说理斗争中,焦裕禄强调要凝聚群众力量。有一次,他趁韩玉明家垛院墙的机会,把十几个积极分子召集过来。他抓起一把沙土问:“光用土为啥垛不成墙呢?”对于这个不太难的问题,大家笑着回答:“一盘散沙咋能垛成墙?”焦裕禄说:“对,就是这个理,土不用水和成泥块,墙就垛不牢固。同样的理,我们广大群众如果团结得不紧,就没力量斗倒地主,就不会彻底翻身。”

斗争不会风平浪静,有时是惊心动魄的。在调查走访过程中,焦裕禄发现,有的地主直接混入团内成了害群之马。焦裕禄决定发动贫雇农揭露他们的罪行。但是,得到消息的敌人不仅订立了攻守同盟,私底下还勾结残存的土匪,打算杀害焦裕禄。焦裕禄毫不畏惧,立即向上级汇报,得到支持后,组织召开群众大会。最终,群众将敌人揪了出来,当地土改复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焦裕禄42年人生短暂而光辉,他在凄惨乱世中长大,在革命斗争中成材,在整治“三害”中不朽。他造福一方,为人民群众留下了改天换地的变化,这份变化是一颗种子,还将继续开花结果。他赤子丹心,为我们党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是一个火炬,必将世世代代传递下去。(蔡相龙 孙利娟)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