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华 生生不息 对话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院长马玉鹏-凯发网站

 巍巍中华 生生不息 对话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院长马玉鹏-凯发网站

廉政文化

当前位置: 凯发网站-凯发k8官网 >> 廉政文化 >> 正文

巍巍中华 生生不息 对话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院长马玉鹏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2-08-30    点击量: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易舜

郑州商都是商朝早期都城,相关考古发掘持续七十多年,是中国考古学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今年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正式向观众开放,让我们走进博物院。

1 郑州商都三重城垣的结构和布局影响后世深远

记者:商朝在历史上曾频繁迁都,郑州商都是商朝历史上哪座都城,涉及的是商朝哪一段历史?

马玉鹏:古籍记载,“商人屡迁,前八后五”,主要意思就是商部落在建立国家政权前后有过频繁的迁徙。根据考古发现和史料佐证,现今学界公认郑州商城遗址是商汤灭夏之后所建亳都,是商朝开国第一都城。

夏代末年,夏桀无道,众叛亲离,商汤以亳为据点,扩张征伐,最后覆灭夏王朝,建立商王朝。亳都是商朝早期都城,它是商朝超过三分之一时段的都城。我们所说的亳都,就在今天的郑州商城遗址。

记者:郑州商都距今有3600多年历史,那么这是一座怎样的城池,它的布局与规划是怎样的?在中国都城史上,它的意义何在?

马玉鹏:郑州商城城址平面近似长方形,由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垣组成。城垣内总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遗址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城外有护城河,有着完整防御功能体系。内城四周建有周长约7公里的高大夯土城墙。内城东北部为宫城,有多座排列有序的大型宫殿遗址,是商王室和贵族的生活居住区,其外围有主干道网连接交通,并有完善的供排水设施。内城西南部是祭祀区,发现有大量的祭祀遗迹。内城之外是平民居住及墓葬区,也有铸铜、制陶、制骨等手工业作坊遗址、铜器窖藏坑等。外郭城墙的走向依照地势而设计,除东部为大面积湖泊水面外,向外是规模宏大的外郭城墙和护城壕组成的城防体系,对内城呈环抱之势。

我们可以说,郑州商都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完整、建筑规模宏大、宫殿建筑雄伟、规制有序和社会功能完善的商代前期都城遗址,它在中国都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继二里头国家之后,郑州商都代表的郑州商文明在广域范围内首次确立了成熟的城市体系。以大型夯土院落为代表的宫室建筑形式,成为中国历代都城宫殿营造的典范,“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而中国传统城市的“内城外郭”城郭之制也自此确立。郑州商都是中国古代都城典制的开创之地,其三重城垣的结构和布局,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考古学家七十多年不懈努力,逐步探索出郑州商都的基本情况

记者:我们今天能够对郑州商都有这么多的了解,得益于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请您简单介绍一下郑州商都的考古历程。

马玉鹏:郑州商城遗址考古已历七十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创始阶段(1950年—1966年)。1950年秋,郑州市南学街小学教员韩维周在郑州市二里岗和南关外一带调查,最早发现郑州商城遗址。1952年秋,为了配合二里岗一带市区内基本建设,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对商城遗址逐步进行了试掘和发掘。1954年春,郑州市城市基本建设工程全面开展,考古学家安金槐带领工作队在二里岗一带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1955年,在商城遗址中部发现规模巨大的郑州商代二里岗期夯土城垣遗址。

第二个阶段是发展阶段(1966年—1985年)。这一阶段搞清了内城结构、建造年代、建造方法,对宫殿区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勘探和发掘,初步确定了宫殿区的范围、平面布局。城垣遗址内分布有宫殿区和居民区,城垣外分布着铸铜遗址、制骨制陶作坊、窖藏坑和墓葬。宫殿区在城内中部偏北和东北部,先后发掘多处商代夯土建筑台基基址,丰富了商城遗址的内涵。1974年、1982年张寨南街和向阳回族食品厂发现两处青铜器窖藏坑。宫殿区和窖藏坑的发掘为确立城址的性质提供了依据。

第三个阶段是继续发展阶段(从1985年延续至今)。这一阶段主要是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发现和确定了郑州商城外郭城的存在和大致走向。1996年发现南顺城街青铜器窖藏坑,此外考古学家还在宫殿区内发现有用石板砌筑的人工输排水和蓄水设施,这些重要发现丰富了对郑州商城遗址的认识。

经过七十多年持续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对郑州商城遗址的形制布局有了更深刻认识,为都城研究提供详实资料,也为大遗址保护、展示提供基础。

记者:郑州商都出土了大量文物,显示出早期商文化精湛的工艺水平,尤其以精美的青铜器著称。如果请您向我们的读者推荐两三件院藏文物,您会推荐哪些文物?

马玉鹏:第一件是原始瓷尊,敞口、折肩,肩腹饰有排列密集而规整的斜行小方格纹,胎骨坚硬致密,表面施釉。它与后代的瓷器相比,虽带有不少原始色彩,但已基本具备了瓷器的特征。郑州商城遗址“原始瓷器”的出土,将我国开始烧制瓷器的时间提前了1000多年,开阔了学术研究的视野。

如你所说,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是很精美的。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兽面纹铜方鼎,又名杜岭一号方鼎,我们博物院有一件复制品。这件青铜器1974年出土于郑州市杜岭张寨南街,通高100厘米,口长62.5厘米,口宽61厘米,重86.4千克。纹饰以兽面纹和乳钉纹为主。这件青铜器是迄今发现的商代早期最大的青铜器,它体量巨大、纹饰精美、制作工艺高超,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是商王才能使用的重要青铜礼器,是郑州商城遗址确定为商代王都的重要证据。

我还想向大家介绍一件兽面纹铜钺,该钺长33厘米,肩宽31厘米,刃宽38厘米。整体呈梯形,两肩各有近似长方形的小穿孔,作为穿绳系柄而用。器身饰镂空兽面纹,兽面左右对称,纹饰四边有11个连接点,铸造工艺精湛。这是现今所发现商代早期最大的青铜钺,是军事权力的象征,体现商代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

3 新技术提高博物馆展陈质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记者:近年来,博物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成为观众了解中华文明、增长文化自信的大课堂。观众对展陈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近落成的博物院,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在展陈方面有什么新的表现方式与技术手段?

马玉鹏:作为一个新建成的博物院,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整个展览以商都历史文明为核心,除了最常用的基本展示手段外,展厅内充分利用沙盘模型、场景复原、艺术作品、多媒体技术、声光电技术、三维扫描和3d打印技术等辅助手段丰富展示内容,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感。

第一展厅充分利用展厅上下层挑空的特点,展示早商王都布局规划的复原沙盘,数字投影和大型立体复原沙盘、视频解读相结合,生动呈现郑州商都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分区。第二展厅以场景复原为主,除了通俗的场景复原,现场还运用了三维立体扫描和3d打印的新技术展示郑州商都的重要遗迹。

同时这次正式开馆,我们也推出了“雕画汉韵——寻找汉梦之旅”数字化特展,展览通过对郑州新密出土的部分精品汉代墓葬进行数字化展示,提取汉代壁画、画像石内元素进行复制展示或是多样化再创作,同时运用多媒体、数字交互等现代科技手段,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给观众带来集科普与娱乐相结合的展览参观体验,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3d打印技术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的使用场景。

马玉鹏:第二展厅部分场景复原运用了三维立体扫描、建模和3d打印的新技术,展示郑州商都发现的重要遗迹,如紫荆山路南城垣断面展示,夕阳楼人骨祭祀坑、向阳回族食品厂青铜器窖藏坑展示等。三维立体扫描和3d打印的技术运用,充分还原遗迹和考古发掘现场,最大限度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新技术的运用也减少了展厅施工的难度,节省资源和成本,视觉感官上无差别的遗迹展示,带给观众亲临现场的真实感和体验感。

记者: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建在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在您看来,博物馆与遗址公园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博物馆与城市又是怎样的关系?

马玉鹏: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是以展现郑州商都历史文明为核心的考古遗址类专题博物馆,是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最为核心的文物保护展示项目之一,也是考古遗址公园的总导览中心和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同时也是郑州商城遗址的宣传、展示、文物保护、学术交流和研究中心。

郑州商都与这座城市的关系极为密切。历史上一座城市的城址不断变动是常有的事情,郑州商都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在3600年前选定的城址,到今天还是郑州的核心城区。因此,来到博物院与考古遗址公园,就有了为这座城市寻根的意义,我们在基本陈列中也用了相当篇幅讲述郑州商都之后郑州城市的历史,我们把这一单元命名为“生生不息”。一座城市能历经历史长河的洗礼而持续存在与发展并不容易,这就更加需要我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因此博物馆也承担着增强市民的城市历史文化认同、提高市民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认识的严肃使命。

网站地图